这里有一份系解全套复习重点,请查收
Q
6月29日就要考系解了,可是我还在盲目复习,没有清晰的复习规划,怎么办?
没关系!你的系解,人科包了!今天!在这里!我们为你准备了全套《系统解剖学》复习重点,妈妈在也不用担心我的系解挂科辣!(破音)
详情请看以下内容~
第一章骨学
1.成人有块骨,其中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
2.按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骨质按结构可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4.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终生存在红骨髓的有:椎骨、髂骨、肋骨、胸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骺内。临床上常选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等处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
5.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幼儿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为1:1,成人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为3:7,老年人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为2:8。
6.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
7.椎孔: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8.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
9.椎弓发起7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关节突两对。
10.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第1颈椎没有椎体,呈环状,称寰椎。第2颈椎称枢椎,有一向上的指状突起,称齿突。第7颈椎称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杈,形成结节,在皮下易触及,常用来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11.胸椎:椎体自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有上、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
12.腰椎:因受力最大,所以椎体粗壮,是所有椎骨中椎体体积最大的。
13.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是骶管麻醉的标志。
14.胸骨角:此部位又相当于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主动脉弓下缘水平、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部。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15.颅骨有23块,分为8块脑颅,15块面颅。8块脑颅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15块面颅包括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以及下鼻甲,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16.颅顶面观:顶结节、人字缝、矢状缝、冠状缝。
17.颅中窝:有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视神经管内有视神经和眼动脉通过。由前内向后外依次可见圆孔、卵圆孔、棘孔。圆孔有上颌神经、卵圆孔有下颌神经、棘孔有脑膜中动脉通过。
18.骨性鼻中隔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
19.锁骨的骨折部位多位于内、外侧交界处。
20.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21.属于手骨腕骨:为短骨,共8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为:(近侧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22.指骨属于长骨。
23.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
24.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25.属于足骨的跗骨:为短骨,共7块。后列包括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以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第二章关节学
1.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囊的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
2.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有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关节半月板。
3.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籍骨连结形成;从侧面看,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4.椎体间的连结: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5.椎间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神根引起牵涉性痛,临床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6.椎弓间的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7.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构成。
8.构成胸廓的主要关节: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
9.肋弓:第8至第10肋软骨的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依次与上位肋软骨形成软骨连结。
10.颅骨的连结包括: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滑膜关节。
11.有关节盘的关节:颞下颌关节、胸锁关节、桡腕关节、膝关节。
12.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
13.肘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14.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手指间关节。其中,桡腕关节由手的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作为关节头,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作为关节窝而构成。
15.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与坐骨小切迹围成。
16.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
17.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
18.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
19.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20.半月板分为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21.距小腿关节,亦称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
第三章肌学
1.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其中,翼外肌两侧同时收缩作张口运动。
2.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3.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4.斜方肌瘫痪时,产生“塌肩”。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5.背阔肌为全身最大的扁肌。
6.前锯肌使肩胛骨下角旋外;若此肌瘫痪,则肩胛骨内侧缘与下角离开胸廓而突出于皮下,称为“翼状肩”。
7.膈肌上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约平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约平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
8.膈肌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肌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肌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
9.腹股沟韧带(也称腹股沟弓):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10.腹直肌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
11.腹股沟管有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
12.腹股沟管有两个口和四个壁。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
13.腹股沟(海氏)三角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14.若三角肌瘫痪萎缩,则肩峰突出于皮下,使肩部呈方形。
15.使肩关节外展的肌肉:三角肌、冈上肌;使肩关节旋外的肌肉:冈下肌、小圆肌;使肩关节后伸、内收、旋内的肌肉:大圆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的肌肉:肩胛下肌;
16.大腿肌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大腿肌内侧群:耻骨肌、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大腿肌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17.缝匠肌的作用:屈髋、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18.股四头肌的四个头: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作用:屈髋关节、伸膝关节。
19.大腿肌内侧群使髋关节内收和旋外。
20.大腿肌后群的作用: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21.小腿肌后群的浅层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作用是屈踝关节和膝关节。
第四章内脏学总论
1.解剖学上,将位于胸、腹、盆腔内的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器官称为内脏。
2.中空性器官的壁由数层组织构成,其中,消化道各器官的壁由4层组织构成,其他内脏系统器官的壁由3层组织构成。
3.实质性器官被结缔组织分为若干小叶;血管神经出入的部位称为门。
第五章消化系统
1.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2.口角平对第1磨牙。
3.腭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硬腭位于腭的前2/3,软腭位于腭的后1/3。
4.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5.乳牙和恒牙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3种,恒牙又有磨牙和前磨牙之分。
6.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
7.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黏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8.舌下阜: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
9.舌下襞:舌下腺小管开口。
10.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若瘫痪,则舌伸向瘫痪侧。
11.大唾液腺有3对,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12.腮腺最大,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牙冠所对颊粘膜上的腮腺管乳头。
13.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
14.舌下腺大管与下颌下腺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直接开口于舌下襞黏膜表面。
15.咽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
16.咽鼓管圆枕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
17.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18.异物易停留处:会厌谷、扁桃体上窝、梨状隐窝。
19.咽淋巴环: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下方的舌扁桃体构成。
20.咽可分为:鼻咽、口咽、喉咽、咽壁肌。其中,鼻咽包括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口咽包括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腭扁桃体、咽淋巴环;喉咽包括梨状隐窝。
21.食管的狭窄部: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1.胃的入口是贲门,出口是幽门。
2.幽门窦通常位于胃的最低部,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3.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4.小肠的分部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5.十二指肠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整体呈C形,包绕胰头,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6.十二指肠球位于上部,是十二指肠溃疡及其穿孔的好发部位。
7.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降部,是肝胰壶腹的开口处;十二指肠小乳头位于降部,是副胰管的开口处。
8.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升部。
9.十二指肠悬韧带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可作为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10.系膜小肠的近侧2/5称空肠,远侧3/5称回肠。
11.大肠的分部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12.除直肠、肛管、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为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3.阑尾以回肠下位和盲肠后位较多见。
14.由于3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因此结肠带是寻找阑尾的标志。
15.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16.直肠有两个弯曲:骶曲(凸向后)和会阴曲(凸向前)。
17.中直肠横襞位于右前距肛门7cm处,是直肠镜检的定位标志。
18.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19.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20.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42.胰管末端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第六章呼吸系统
鼻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2.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组成支架。鼻中隔前下部的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或干燥刺激均易引起出血,约90%的鼻出血发生于此区,故称易出血区(又称Little区或Kiesselbach区)
3.上鼻甲和与其相对的鼻中隔以及二者上方鼻腔顶部的区域成为嗅区,其余黏膜部分则富含鼻腺称呼吸区。
4.鼻旁窦分为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额窦(frontalsinus):位于额骨骨弓深部,开口于中鼻道筛漏斗处。
上颌窦(maxillarysinus):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处。
蝶窦(sphenoidsinus):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筛窦(ethmoidsinus):位于上筛骨迷路内,又分前、中、后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喉
5.喉主要由喉软骨和喉肌构成。上界是会厌上缘,下界是环状软骨下缘。
喉的支架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喉软骨构成。
6.喉的连结包括甲状舌骨膜、环甲关节、环杓关节、方形膜、弹性圆锥以及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7.喉肌的名称分别为环甲肌、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甲杓肌、杓肌。
8.喉腔包括喉口、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声门裂是两侧声襞与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门下腔的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发生喉水肿,尤以婴幼儿更易发生急性喉水肿而致喉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气管与支气管
9.气管位于喉与气管叉之间,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约平第六颈椎),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约平第四胸椎体下缘)分叉形成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叉。其中右主支气管短粗,左主支气管细长。
肺
10.呈圆锥形,包括一尖、一底、三面、三缘。三面分为肋面、纵膈面和膈面。纵膈面中央的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或第一肺门,是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
胸膜
11.胸膜是衬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纵膈两侧面和肺表面等部位的一层浆膜。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
12.胸膜腔是指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城的一个封闭的、潜在的腔系,呈负压。胸膜腔内仅有少量的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
13.胸膜隐窝是不同部分的壁胸膜反折并相互移行处的胸膜腔,在深呼吸时,肺缘也达不到其内。胸膜隐窝包括肋膈隐窝、肋纵膈隐窝和膈纵膈隐窝等。
纵膈
14纵膈是两侧纵膈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膈的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脊柱胸段,两侧是纵膈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膈。
第七章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
2.肾是实质性器官,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的门户。出入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所包裹称肾蒂,肾蒂自前向后顺序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末端;自上向下顺序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3.肾为覆膜外位器官。左肾在第11胸椎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椎间盘之间;右肾在第十二胸椎椎体上缘至第三腰椎椎体上缘之间。肾门的体表投影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病病人触压或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3.肾的被摸通常分为三层:即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与肾筋膜。纤维囊包裹于肾实质表面,脂肪囊位于纤维囊外周,肾筋膜位于脂肪囊的外面,包被肾上腺和肾的周围。
4.肾实质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肾皮质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肾髓质位于肾实质深部,约占肾实质厚度的三分之二,由15~20个呈圆锥形的肾椎体构成。
5.肾的畸形与异常包括马蹄肾、多囊肾、双肾盂及双输尿管、单肾、低位肾。
输尿管
6.输尿管是位于覆膜外位的肌性管道,平第二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长约20~30cm,全场可分为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和输尿管壁内部。输尿管全程有三处狭窄:(1)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2)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3)下狭窄:位于输尿管壁内部。
膀胱
7.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部。
8.在膀胱底的内面,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此处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9.膀胱与耻骨两者之间称膀胱前隙或耻骨后间隙,在此间隙内男性有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有耻骨膀胱韧带。男性两侧输精管壶腹之间的区域称输精管壶腹三角,借结缔组织连接直肠壶腹,称直肠壶腹筋膜。
尿道
10.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短、宽而直。
11.尿道旁腺发生感染时可形成囊肿,可压迫尿道,导致尿路不畅。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
2.附睾暂时储存精子,分泌附睾液营养精子,促进精子进一步成熟。
3,输精管依其行程可分为四部: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盆部。其中精索部易于触及,为结扎输精管的理想部位。
4.精索表面包有三层被膜,从内向外依次为精索内筋膜、提睾肌和精索外筋膜。
5.射精管由输精管的末端与精囊的输出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6.前列腺为实质性器官,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前列腺体的后面平坦,中间有一纵行浅沟,称前列腺沟。活体直肠指诊可触及此沟;前列腺肥大时,此沟消失。
7.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阴茎与阴囊。阴茎分为头、体、根三部分。阴囊深面有包被睾丸和精索的被膜,由外向内分别为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和睾丸鞘膜。
8.男性尿道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分。尿道有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三个狭窄分别是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外口最窄,尿道结石易嵌顿在这些狭窄部位。三个膨大是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两个弯曲分别为耻骨下弯与耻骨前弯。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1.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和附属腺(前庭大腺)组成,外生殖器即女阴。
2.固定卵巢的韧带分别为卵巢悬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卵巢悬韧带又称骨盆漏斗韧带,是寻找卵巢血管的标志。
3.输卵管由内侧到外侧分为四部:子宫部、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其中峡部短而直,壁厚腔窄,血管分布少,输卵管结扎术多在此部施行
4.子宫分为底、体、颈三部分,子宫颈分为子宫颈阴道部和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上端与子宫体相接较狭窄称为子宫峡。
5.固定子宫的韧带分别为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和子宫骶韧带
6.子宫宫体和宫颈的比例因年龄而不同:婴儿1:2,成人2:1,老人1:1
第十章腹膜
1.腹腔是膈以下、小骨盆上口以上,由腹壁围成的腔,广义的腹腔包括小骨盆腔在内。腹膜腔则指脏覆膜和壁覆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腔内仅含少量浆液
2.腹、盆腔脏器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腹膜内位、间位和外位器官。
腹膜内位器官:脏器表面几乎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腹膜间位器官:脏器大部分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膀胱和职场上段等。
覆膜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下段和胰等,这些器官在临床上又称腹膜后位器官。
3.小网膜由肝门连于胃小弯的部分为肝胃韧带;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其内有位于右前方的胆总管、左前方的肝固有动脉及两者之间后方的肝门静脉。
4.大网膜覆盖于空、回肠和横结肠的前方。
5.网膜囊是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的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间隙,又称小腹膜腔,为腹膜腔的一部分。
6.网膜孔高度平第十二胸椎至第二腰椎体,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7.腹膜形成的韧带在肝上方有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下方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前方有肝圆韧带。
脾的韧带包括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和膈脾韧带。
胃的韧带包括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膈脾韧带。
8.男性在膀胱与直肠之间有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在膀胱与子宫之间有膀胱子宫陷凹,在直肠与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陷凹。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1、心血管系由心和血管组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动脉:是运送血液从心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3、静脉:是将全身各器官的血液运回到心的血管4、毛细血管:是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分布广泛,并互相连接成网状,具有血液一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功能5、体循环:左心室开始,流回右心房6、肺循环:右心室开始,流回左心房7、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两肺之间。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底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心尖在左侧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8、右心房:上壁有上腔静脉口,下壁有下腔静脉口;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一较小的冠状窦口9、右心室:可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10、流入道:入口右房室口,口周缘有三片呈三角形的瓣膜称右房室瓣(三尖瓣),阻止血液返流入右心房11、流出道:有肺动脉口,肺动脉口处,有三片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阻止血液返流入心室12、左心房:有五个开口,分别为左肺上、下静脉和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前下方有左房室口,通左心室13、左心室:也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流入道:有左房室瓣(两尖瓣);流出道:有主动脉瓣14、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及其分支15、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后壁,主要分布于左心室侧壁和后壁,以及左心房等处16、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的前壁,主要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窦房结和房室结等处17、主动脉可分三段: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18、升主动脉: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19、主动脉弓:三个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0、上肢动脉主干是腋动脉;腹部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盆部动脉主干是髂内动脉;下肢动脉主干是股动脉21、上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上腔静脉,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除心外)的静脉血22、颈内静脉(升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脉。其汇合处所形成的角,称静脉角23、浅静脉有两条主干,头静脉和贵要静脉24、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缘,注入腋静脉25、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缘,注入肱静脉26、肘正中静脉:连接于贵要静脉与头静脉之间,临床上常用于注射和采血27、下腔静脉系:全身最大的静脉,在第五腰椎平面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28、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网,注入股静脉,临床上在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输液29、小隐静脉:在足背的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网,注入腘静脉30、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收集食管下段、胃、小肠、大肠(直肠下段除外)、胰、胆囊、脾等腹腔不成对器官(肝除外)的静脉血31、肝门静脉的属支①肠系膜下静脉②脾静脉③肠系膜上静脉④胃左静脉⑤附脐静脉32、肝门静脉的属支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最重要的有三处①食管静脉丛②直肠静脉丛③脐周静脉网
第十二章淋巴系统
1、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2、胸导管: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十二胸椎下缘高度起于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注入左静脉角,收集左侧上半身及整个下半身的淋巴3、右淋巴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收集右侧上半身的淋巴4、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呈大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位于左季肋区,与第9~11肋相对,脾的长轴与第10肋一致
第十三章视器
1、眼球膜由三层膜构成:①眼球纤维膜②眼球血管膜③视网膜2、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3、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均无血管、无色透明,具有折光作用,故称为眼的折射系统
4、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共同组成,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5、老年人的巩膜因脂肪沉积略呈黄色,先天性薄巩膜呈蔚蓝色。晶状体若因疾病或创伤而变混浊,称为白内障,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常并发白内障及视网膜病变。病理情况下房水代谢紊乱或循环不畅可造成眼内压增高,临床上称为继发性青光眼
第十四章前庭蜗器
1、前庭涡器又称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2、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的粗短直,所以咽部的感染易经此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咽3、骨迷路: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三部分4、膜迷路:分为蜗管、球囊、椭圆囊和膜半规管5、蜗管:听觉感受器,称螺旋器6、椭圆囊和球囊:球囊斑和椭圆囊斑,二者均为位觉感受器,感受直线变速运动及静态头位置的刺激7、膜半规管: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第十五章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的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在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2、脊神经31对,因此脊髓也可分成31个节段。即颈髓8个节段,胸髓12个节段,腰髓5个节段,骶髓5个节段,尾髓1个节段3、脊髓的灰质包括前角、侧角和后角三部分4、侧角:位于脊髓胸段和上腰段的前角和后角之间,在脊髓的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的位置有骶副交感核5、后角:内含联络神经元,有的在脊髓节段中起联络作用6、薄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下半身和下肢的感觉7、楔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上半身和上肢的感觉8、脊髓丘脑束:传导来自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等神经冲动9、皮质脊髓束: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10、脑干:自上而下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11、小脑:位于颅后窝12、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大部分被大脑遮盖13、下丘脑:包括视交叉、漏斗、垂体、乳头体14、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四对灰质团块的总称,它们分别叫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15、内囊:属投射纤维,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束构成16、内囊分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3部分17、内囊一侧损伤:三偏症: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偏盲;两侧损伤:死亡18、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它接受对侧半身的痛、温、触、压觉等19、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20、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21、听区:位于颞横回22、语言区:是人类大脑皮质特有的区域,优势半球,多数为左半球23、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有三层,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24、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外隙,隙内除静脉丛及大量脂肪外,还有神经根通过,临床上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其内25、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26、脉络丛的作用是产生脑脊液27、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28、脑脊液主要由两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29、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30、抽取脑脊液位置:第三、四、五腰椎棘突之间
第十六章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2、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3、脊神经前支粗大,主要分布于颈、胸、腹和四肢的骨骼肌和皮肤。其余脊神经的前支均交织成丛。脊神经丛主要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4、颈丛深支:主要为膈神经,沿心包的外侧面下降至膈5、臂丛: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和腋窝6、臂丛的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7、肌皮神经:支配臂肌前群8、正中神经: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前臂肌前群9、尺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10、桡神经:支配臂和前臂肌后群11、腋神经:分布于三角肌12、股神经:支配股肌前群,还有一长分支为隐神经13、坐骨神经: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在梨状肌下方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经过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之间的重点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14、坐骨神经在股后分支分布于股肌后群15、胫神经分支分布于小腿后群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16、腓总神经:自坐骨神经发出后,沿腘窝的上外侧缘下降,绕至腓骨头的外下方,分为腓浅、深神经17、12对脑神经的名称: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窝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18、动眼神经:其中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提上睑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19、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20、三叉神经:主要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21、眼神经:分布于泪腺、结膜、眼裂以上的额部皮肤22、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面部皮肤、上颌牙和牙龈以及鼻、口腔等处的粘膜23、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分布于下颌牙和牙龈,颊和舌前2/3的粘膜及口裂以下的粘膜和皮肤,支配咀嚼肌24、展神经:为运动性神经,支配外直肌25、面神经:管理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活动,分布于舌前2/3粘膜上的味蕾,管理味觉,面肌26、舌咽神经:混合性神经,支配咽部肌,管理腮腺,舌后1/3的味蕾、咽、舌后1/3、咽鼓膜、鼓室等外的粘膜27、舌下神经:运动性神经,分布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28、内脏神经:分为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29、交感神经中枢部:位于脊胸1~腰3节段的灰质侧角内30、副交感神经中枢部:位于脑干内的副交感核及脊髓骶部第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到这里,重点就告一段落啦!当然,我们也只是对大家的复习起到辅助作用,一切以书本为准!
这么干货满满,确定不推给同学朋友一起复习嘛?
文案
陈雨灵傅妙然钱灯杨海洲
排版
赵一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hl/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