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八不要,别再让你的盆底雪上加霜了

妊娠&分娩对女性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走入人生另一个阶段的标志?是破茧成蝶孕育新生命的责任?还是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的坎?

女人的不易并没有从生产结束

当很多妈妈产后苦恼于身材变形时

难缠的盆底问题已经悄悄找上门来

打个喷嚏就漏尿

出门急着找厕所

夫妻生活不和谐

盆腔器官下脱垂

这些尴尬的事情相信很多妈妈都经历过

科普: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的影响

无论是顺产或是剖腹产,妊娠期激素的变化、子宫内胎儿与其附属物的增大产生的重力作用,都会对女性的盆底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当这张“网”弹性变差,松弛无力时,会导致其“网住”的器官无法维持正常状态,于是,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等问题就出现了。

产后这些事不要做1.不要!佩戴束腰带

首先,通过外力挤压腹部无法达到瘦身塑形的目的,产后束腰、裹腹不仅无助于恢复腹壁的紧张状态,还会因腹压增加,而产生后盆底支持组织及韧带对生殖器官的支撑力下降,导致子宫下垂、严重后倾后屈、后壁膨出等。此外,束腰通过强大压力把腹部胃肠器官等往中间挤,一方面限制了胃肠蠕动,影响了食物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胃肠道长期受压,导致供血不足,消化功能逐渐不正常,会带来多种胃肠道疾病,如胃酸反流、消化功能紊乱、便秘等常见症状。

2.不要!大补特补

产后饮食要定时定量,多喝水、多吃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清淡饮食,多吃蔬菜,防止腹部胀气增大腹压;另外要控制体重,以低热量饮食为主,控制自己的食欲,减少体重对盆底的负重。

3.不要!下蹲或干重活

产后2个月建议产妇不要干重活,如洗衣、提水、抬重物等,最好是让家里人帮忙做;尽量减少久站和下蹲,给宝宝换尿不湿时,也要避免过度弯腰挤压腹部。这是因为产后子宫及盆底肌肉还没有完全恢复,过度的用力会增加腹压导致子宫下垂,甚至会造成阴道前后壁膨出等情况,影响盆底组织的恢复。

4.不要!忽视产后腰背痛

新手妈妈们常会觉得腰部酸痛,甚至是有些妈妈出了月子后,仍然容易觉得腰部酸痛。这可能是生理性缺钙、产后劳累过度、子宫复旧不良、子宫脱垂及慢性盆腔疼痛等原因,不要不当回事。

因此,医院检查,并检查是否为病理性因素引起,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或者产后子宫脱垂,尽早治疗。

5.不要!急着抱孩子

产后妈妈尽量不要太早地长时间抱孩子,尤其是产后6个月内,因为这会对盆底造成压力。除了喂奶的时候,其余时间少抱宝宝,多休息。

6.不要!过早进行腹部锻炼

面对生完孩子后的大肚腩和松弛的皮肤,如果急于腹部锻炼会加重腹直肌分离,在盆底肌功能没有很好地恢复前,腹部运动会造成腹压增大,进而压迫盆底,造成盆底肌的二次损伤,患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也会加大。

建议新手妈妈们42天复查子宫附件,做详细的盆底肌评估、腹直肌与骨盆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7.不要!不正常哺乳姿势

如果不注意哺乳姿势,如脊柱和整个背部松垮,就会造成腹部压力增加,进而对产后受伤的盆底产生二次压迫。

正确的哺乳坐姿应该保持上半身挺直,腰背处于自然中立的状态,妈妈和宝宝紧密相帖,婴儿的头部与婴儿的身体平齐,面向妈妈的乳房。

8.不要!长期卧床

孕妇产后凝血功能处于亢进增强状态,是血栓产生的高危人群。长期卧床不动,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子宫脱垂风险、易造成便秘甚至还会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

在产后适当的下床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并保持良好的体形。

做妈妈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而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负累

产后要利用好盆底康复黄金期

(产后42天至半年内)

在经专业人员评估后

及时进行盆底康复

并坚持盆底肌训练

免除痛苦的盆底功能障碍之忧

解锁女性焕然一新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hl/9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