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
第四章泌尿系统
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功能:排出机体内水溶性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分。
第一节肾
一、形态:蚕豆形、红褐色、实质性。
上端:宽、薄下端:窄、厚
前面:较凸,朝向前外侧后面:平坦,贴腹后壁
外侧缘凸隆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肾门。
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称为肾门。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由结缔组织包在一起,称肾蒂。
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于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肾内含有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等。
二、位置:
上端 下端 与12肋关系 肾门
左肾 T12上缘 L3上缘 斜过中部 平L1
右肾 T12下缘 L3下缘 斜过上部平L1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12肋之间的夹角部位,肾患某些疾病时,此区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三、构造:
肾皮质:肾浅层,红褐色,富含血管,伸入髓质锥体间的部分称肾柱。
肾髓质:肾深部,淡红色,有肾锥体、肾乳头、乳头孔、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四、被膜:
1、纤维囊:紧贴表面的结缔组织膜,与肾实质易剥离。
2、脂肪囊:弹性垫,肾囊封闭时药物注入部位
3、肾筋膜:分为前层和后层,外侧缘和上方两层愈合,
肾下方两层分离,输尿管通过,因此肾易向下移位。
内侧前层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前与对侧相续,后层与腰大肌筋膜相融合。
五、肾段:一个肾段动脉所分布的肾组织。
左、右肾各分5个段: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后段。
第二节输尿管
一、分部:
1、腹部:沿腰大肌前面下降。
2、盆部:在女性,子宫颈外侧1.5~2.0cm处与子宫动脉交叉,子宫动脉前上,输尿管后下。
3、壁内部:斜穿膀胱壁,长约1.5cm,有瓣膜作用,防止尿液返流。
二、狭窄:
1、肾盂与输尿管的移行处,2、与髂血管交叉处,3、壁内部
意义:是结石等异物易滞留的地方。
第三节膀胱
一、分部:膀胱底、膀胱体、膀胱尖、膀胱颈。
二、位置:小骨盆腔内。
三、内面: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无粘膜下组织,无论膀胱空虚或充盈,均无粘膜皱襞,是膀胱结核、肿瘤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粘膜皱襞,膀胱镜观察为一苍白带可作为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第四节尿道
女性尿道特点:短、宽、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cs/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