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综合症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拒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朋友家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学校离家不算远,孩子周末总是回家住,有时候课少也会突然回家。回家时必然是带着一大袋的脏衣服,在家里也是什么都不干,大事小事都找爸妈;去学校的时候呢,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郁闷,总是恋恋不舍,走的时候还必从家里带些生活用品和零食去学校。孩子恋家很正常,父母也愿意和孩子多亲近,但是看着已经已经20岁的孩子还是和小时候无异,朋友又不免有些担心。其实孩子这种不愿意长大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们有一个更专业的名称——“彼得·潘综合症”。“彼得·潘综合症”的概念由心理学家DanKiley在年正式提出,指的是“成年人没有达到情绪上的成熟”。“彼得·潘综合症”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只是一种流行心理学概念。在如今这个强调“少女感”“少年感”的时代,患上“彼得·潘综合症”的“初成年人”好像都越来越多了,于是他们的父母就被迫又无奈地继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家长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走向“成人化”呢?“彼得·潘综合症”都有哪些表现不愿意承担责任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独自离家去上大学,或者毕业后一个人租房子住,环境总是乱糟糟的,经常向父母求助一些生活自理问题;在对外的人际关系上,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表现出比父母那一辈更加“速食化”和“脆弱化”,这都是不愿意担负责任的具体表现。虽然年龄已经满了18,却还是希望得到孩子一样的特殊权利,既不想“拯救世界”,也不想当“自己的超人”。遇事焦虑,逃避问题90后被称为是“最爱辞职的一代”,确实90后成为了老板最难留下来的一群人。就我了解到最夸张的例子,一位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三个月里换了6份工作,即每一次还在实习期,他就选择了离开。能在离开后又迅速拿到新的offer,说明他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每一次在实习中遇到了问题,比如觉得同事不好相处,上班的路总是很堵,说好的不加班却没有兑现等,都让他觉得心烦气躁无法调节,只好“一气之下”选择离开。遇到棘手的问题,不愿意冷静下来思考和应对,而是选择更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选择逃避都是不成熟的一大体现。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dzz/14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