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除了肚子变大,还有其他什么变化吗
怀孕之后除了生殖系统的改变,身体的其他方面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有自我能够察觉的也有不易发现的。
怀孕后的乳房
很多宝妈会有感受怀孕之后“事业线条”更加美观了,部分人更是提升一个Cup~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刺激乳腺腺管发育,分泌大量孕激素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乳腺发育完善还需垂体催乳素、人胎盘生乳素、胰岛素及皮质醇等参与。妊娠早期乳房开始增大,充血明显。孕妈自觉乳房发胀是妊娠早期很常见的一种表现。
随着乳腺腺泡增生导致乳腺增大并出现结节。乳头增大变黑,易勃起。乳晕颜色加深,其外围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结节状隆起,称之为蒙氏结节。
到了妊娠末期,尤其在接近分娩期时挤压乳房,有些人会有少量淡黄色稀薄液体溢出那就是初乳啦。产后胎盘娩出,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新生儿吸吮乳头,乳汁开始分泌咯。
怀孕后的循环系统怀孕之后有些细心的孕妈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跳比原来会快很多,是因为要做妈妈啦,紧张的吗?其实并不然,由于妊娠期增大的子宫使膈肌升高,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心脏沿纵轴顺时针方向扭转,加之血流量增加及血流速度加快。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增加约10%。心率于妊娠晚期休息时每分钟增加10~15次哦。
这里还要提到基础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告知医护人员哦,因为不光是心率的增加,还有心排出量也会随之改变。心排出量增加是妊娠期循环系统最重要的改变,为了给子宫、胎盘、乳房去提供足够血流供应。临产后在第二产程心排出量也显著增加。有基础心脏病的孕妇易在妊娠期和分娩期发生心衰。
还有血压,妊娠早期及中期的时候孕妇的血压会偏低,妊娠24~26周后血压会有轻度升高。孕妇的体位会直接影响血压,妊娠晚期仰卧位时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形成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侧卧位能解除子宫压迫,改善血液回流。因此,妊娠中、晚期鼓励孕妇侧卧位休息。
怀孕后的血液(一)血容量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以适应子宫胎盘及各组织器官增加的血流量,对维持胎儿生长发育极为重要,也是对妊娠和分娩期出血的一种保护机制。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平均增加约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二)血液成分
1.红细胞妊娠期骨髓造血增加,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
2.白细胞妊娠期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加,一般(5~12)10/L,有时可达/L。产后1~2周内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
3.血小板目前对于妊娠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尚不明确。妊娠期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血液稀释或免疫因素等,可导致妊娠期血小板减少,部分孕妇在妊娠晚期会进展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虽然血小板数量下降,但血小板功能增强以维持止血。血小板计数多在产后1~2周恢复正常。
4.凝血因子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防止围产期出血做好准备。这些生理性变化使产后胎盘剥离面血管内迅速形成血栓,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机制。产后2周凝血因子水平恢复正常。妊娠期下肢静脉压显著升高,加之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水肿、静脉曲张和痔疮的发生率增加,同时也增加深部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5.血浆蛋白由于血液稀释,血浆蛋白自妊娠早期开始降低,至妊娠中期达60~65g/L,主要是白蛋白减少,约为35g/L,以后持续此水平直至分娩。
泌尿系统的变化妊娠期肾脏略增大。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于妊娠早期均增加,整个妊娠期维持高水平。RPF与CFR均受体位影响,孕妇仰卧位时尿量增加,故夜尿量多于日尿量。
妊娠期由于增大子宫的压迫,输尿管内压力增高,加之孕激素影响,泌尿系统平滑肌张力降低。孕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以右侧居多。妊娠早期膀胱受增大子宫的压迫,可出现尿频,子宫长出盆腔后症状缓解。妊娠晚期,胎头入盆后,膀胱受压,膀胱、尿道压力增加,部分孕妇可出现尿频及尿失禁。
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呼吸系统)孕妇耗氧量于妊娠中期增加10%~20%,肺通气量约增加40%,有利于供给孕妇及胎儿所需的氧,通过胎盘排出胎儿血中的二氧化碳。受雌激素影响,上呼吸道(鼻、咽、气管)黏膜增厚,轻度充血、水肿,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受雌激素影响,齿龈肥厚,容易充血、水肿、出血。孕激素使胃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酸性内容物逆流至食管下部产生胃烧灼感。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汁稍黏稠使胆汁淤积,易诱发胆囊炎及胆石病。肠蠕动减弱,粪便在大肠停留时间延长出现便秘,加之直肠静脉压增高,孕妇易发生痔疮或使原有痔疮加重。
(内分泌系统)
1.垂体妊娠期垂体增大。尤其在妊娠末期,腺垂体增大明显。嗜酸细胞肥大增多,形成妊娠细胞。
①促性腺激素∶妊娠黄体及胎盘分泌的大量雌、孕激素,对下丘脑及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使FSH及LH分泌减少,故妊娠期间卵巢内的卵泡不再发育成熟,也无排卵。
②催乳素∶妊娠7周开始增多,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加,为非孕妇女10倍。催乳素促进乳腺发育,为产后泌乳做准备。
2.肾上腺皮质妊娠期分泌增加,而内层网状带分泌睾酮略增加,一些孕妇阴毛、腋毛增多增粗。
3.甲状腺妊娠期受促甲状腺激素和HCG的作用,甲状腺呈中度增大。TSH在妊娠早期短暂降低,至妊娠早期末回升至孕前水平,之后保持稳定。母体T可少量穿过胎盘以维持胎儿甲状腺功能。
4.甲状旁腺妊娠早期孕妇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降低。随妊娠期血容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以及钙的胎儿运输,导致孕妇钙浓度缓慢降低,造成甲状旁腺素在妊娠中晚期逐渐升高,有利于为胎儿提供钙。
皮肤、新陈代谢、骨骼方面的变化
皮肤
妊娠期促黑素细胞刺激激素分泌增多,加之大量雌、孕激素有黑色素细胞刺激效应,使黑色素增加,导致孕妇乳头、乳晕、腹白线、外阴等处出现色素沉着。色素沉着于颧颊部并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较明显,呈蝶状褐色斑,称为妊娠黄褐斑,产后自行消退。妊娠期间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多,该激素分解弹力纤维蛋白,使弹力纤维变性,加之子宫增大使孕妇腹壁皮肤张力加大,皮肤弹力纤维断裂,多呈紫色或淡红色不规律平行略凹陷的条纹,称为妊娠纹,见于初产妇。旧妊娠纹呈银色光亮,见于经产妇。
新陈代谢
1.基础代谢率妊娠早期稍下降,于妊娠中期渐增高,至妊娠晚期可增高15%~20%。
2.体重妊娠期体重增加主要来自子宫及内容物、乳房、增加的血容量、组织间液以及少量母体脂肪和蛋白贮存。妊娠期间体重平均增加12.5kg。
3.碳水化合物代谢妊娠期胰腺分泌胰岛素增多,胎盘产生的胰岛素酶、激素等拮抗胰岛素致其分泌相对不足。
4.脂肪代谢妊娠期能量消耗增多,母体脂肪积存多,糖原储备减少。
5.蛋白质代谢孕妇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呈正氮平衡。若蛋白质储备不足,血浆蛋白减少,组织间液增加,出现水肿。
6.矿物质代谢妊娠期总钾、钠储存增加,但由于血容量增加,血清中钾、钠浓度与非孕期相近。
骨骼、关节及韧带的变化
好娠期间骨质通常无改变,仅在妊娠次数过多、过密又不注意补充维生素D及钙时,引起骨质疏松。
部分孕妇自觉腰骶部及肢体疼痛不适,可能与胎盘分泌松弛素使骨盆韧带及椎骨间关节、韧带松弛有关。
部分孕妇耻骨联合松弛、分离致明显疼痛、活动受限,产后往往消失。妊娠晚期孕妇重心前移,为保持身体平衡,孕妇头部与肩部向后仰,腰部向前挺形成典型的孕妇姿势。
”分娩的痛,就像有人从你的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或者是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踢你的肚子。”这是出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的台词。每一个看似无所不能的母亲,都曾在背后咬牙忍下了多少心酸和疲惫。愿每个母亲都被心疼,被珍惜,也希望每个母亲无论何时都能好好的爱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zlyy/1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