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大意你的孩子可能也有橡皮综合征

各位家长们,你们有听说过“橡皮综合征”吗?

“橡皮综合征”大多表现为对某一种学习用品,通常是橡皮、胶带或涂改带等修改类文具的依赖和过度使用。这种现象最初往往是因为孩子粗心大意,经常写错字。在被指出错误之后,一时难以改正,在紧张的情绪下反复出错,因此需要不停擦拭改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顽固的习惯。

有调查显示,目前30%左右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此类行为。另外,橡皮综合征不仅表现于不停地用橡皮来化解心理紧张,还会将行为扩展为不停地张望、会咬手指、会在本子上无意义地乱写乱画等其他行为。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小朋友们克服“橡皮综合征”这一不良习惯呢?

在此,孙老师给出以下几点小建议:

首先肯定要观察和了解,弄明白孩子是真的因为写错字,还是因为对自己写的字不满意才反复改正的。

如果是因为不断写错字,家长就要耐心地指出孩子反复出错的部分,孩子重新写到这部分的时候,家长可以轻声提醒孩子注意,可以让孩子放缓速度,思考一下再落笔,避免孩子下意识地重蹈覆辙。如此反复,孩子自然会在容易犯错的部分集中注意力,避免再错。

如果孩子是因为追求完美,有一点点强迫症的感觉的话,家长就要费点心思了。面对这种情绪的孩子,首先可以通过肯定孩子作业的整洁度或者认真的态度等话语,给孩子一些积极正面的情绪反馈。这一步铺垫是为了让孩子不在畏惧或者过度紧张等负面情绪下,理解父母的话语和行动,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接着,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或者其他人(最好是孩子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一块橡皮会使用多久,在没有频繁使用橡皮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地完成作业,并表示相信孩子同样可以做到。

当然上述两种情况,还要配合着具体的行动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行动上,根据孩子的橡皮消耗量,逐步减少橡皮的供给,逐渐延长每一块橡皮的使用寿命。比如:乔乔一周要用掉三块橡皮,爸爸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乔乔“下一周我会给你买两块橡皮,你用完了,爸爸也不会再买给你。”让孩子意识到橡皮使用权的珍贵,督促孩子谨慎书写,合理使用橡皮。等孩子可以做到一周最多只使用两块橡皮了,可以尝试着再减少到一周一块橡皮,慢慢地,孩子对于橡皮的需要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啦!

当然,家长最好可以做到“该狠心时就狠心”。克服问题不仅是孩子的事情,家长也要坚持监督哦!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zlyy/14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