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湿气是万病之源,主要通过5大穴位
俗话说:“十病九寒”。“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寒呢?
经常虚弱,容易疲劳;手脚冰凉,怕冷;容易腹泻,喜欢热;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腿脚容易水肿;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夜尿多。以上情况占两样就要警惕了!
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
1、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2、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3、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4、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5、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5招教你排除体内寒湿气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4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
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
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妙用葱、姜、蒜逼出体内湿气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例如,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责任编辑:戈多
推荐阅读:
极品老葫芦,太美了!
圆明园究竟藏有多少珍宝?
一朵牡丹价值超过万,魅力何在?
最养人的八个字,你有几个?
历代名人的“数字”养生法,受益!
令人惊叹的雕虫小技!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分享快乐,收获成功。
让我们共同传递正能量!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60-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zlyy/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