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炸厨房的队伍要加入一大批童子军了

伙伴们,大家好。

最近关于教育的事情确实有点多,让人五味杂陈。

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宣布退出“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原因是不用跟着西方国家的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

母校一直低调,在这件事情上倒是高调了一把。现在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已经跟进,就看北大清华跟不跟了。

大学调整了标准,中小学也有了大变化。

英语的重要程度下降了,但孩子们要上劳动课了。以后“炸厨房”的大部队中即将要加入一大批“童子军”了。

假期刚刚结束,教育部就出了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的文件用来治疗家长的假期综合症:

从今年9月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中小学生要除了要开始学做饭,

还要维修家电,种菜养鸡……

这么说吧,以后孩子除了挖掘机不用开,别的生活技能都得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波封控把80后90后自理能力缺乏的问题暴露得太明显了,准备让孩子们以后能照顾咱们;还是考虑到生三孩大家压力太大,以后老大可以有能力带老二老三。

不过单说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我是非常赞成的。

之前看微博上,霍启刚晒出一组照片,他和郭晶晶带儿子霍中曦到农田体验插秧。他在微博里写到:跟孩子一起体验插秧,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

这条微博底下,无数的人竖起来大拇指。所以无论贫富,能动手的孩子往往都是最棒的。

以前我们也总是讨论美国小孩独立、日本儿童自强,是因为人家教育好、观念好。

现在,也该轮到中国的小孩了。

其实学习做饭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学会不是目的,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和意识才是关键。

有些事情,你可以不做,但不能不会做。

我们这代人的生活能力弱于父辈,孩子们的生存能力又弱于我们,这是不争的事实。

你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给我们做过什么东西吗?

我印象中,我小时候的毛衣全是母亲亲手织的,我的衣服裤子也是母亲用缝纫机一脚一脚踩出来的,甚至枕头套上的绣花也是母亲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那时候总是很喜欢听家里缝纫机转动的声音,喜欢看母亲织毛衣时上下翻动的毛衣针,虽不精致,但确实最真实的母爱的传递。

衣服来自母亲,玩具来自父亲。用木头做的抢,用竹子编的各种小动物,拿零件拼凑起来的滑板车,都是童年美好的记忆。

那时候听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何必花钱买,做一个就可以了。”

可能是被保护得太好了,到我这儿,动手能力就大打折扣。

特别是不愿意在这上面花功夫。

说来惭愧,我父母在北京那几年,家里下水道堵了,父亲会处理;父亲回老家以后,我就请人处理;

那几年做饭带娃都是父母干,现在都是阿姨干。

我发现理科生的动手能力确实比文科生强。就我这动手能力,估计去到建工领域,早就被开除了。

我媳妇从小比较独立,动手能力很强。现在在研究所工作,负责研究土壤处理,成果一大堆,靠的就是动手能力。

一个读研究生的朋友,从小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做饭照顾爷爷奶奶,放学还要去干农活,动手能力超强。虽然英语和文字功底不太行,但搞起发明专利来完全不缺点子,两个月就发了好几个专利。

没点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搞科研创新,还真不行。

有我自己这个反面案例在前,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

不仅让他自己刷碗、参加植树活动,还去给小区的流浪猫投喂食物……

幸运的是他对此并没有反感,也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让劳动变成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负担,对一个孩子来说应该就足够了。

其实我儿子的学校在教学理念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学校还为劳动课程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团队,特意在延庆租赁了50亩土地,建设农场校区。

看到孩子们在农场忙得热火朝天,我的心里面也会感到十分宽慰:

学校在想尽办法响应上面的政策的同时,还会考虑到不给家长增添更多麻烦,所以这个实践的过程学校更是背负了太多。

支持劳动教育,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一种本能;但作为一名家长,我又忍不住有些担忧。

当应该做,变成必须做;当锦上添花,变成考核必备,劳动教育是否还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呢?

从奥数到英语,从英语到才艺,从才艺到体育,再从体育到“厨艺”。特别是深处内卷之巅的海淀,连测个核酸地板上都是一步一首唐诗,以后家长们是不是也要从新东方学而思撤出,然后到新东方厨师学校和蓝翔技校报道呢?

现在我儿子每周上一节体能课就得花四五百,以后是不是还得加上烹饪和家电维修?一边看新闻,我一边翻起了钱袋子。

除了花钱,还有就是时间和竞争。

去年儿子学校搞了一个面食节,目的是让孩子体会面食文化的丰富,和动手的乐趣。但一年级的孩子哪会做什么面食。

于是全家齐上阵,媳妇和面,我来造型。为了不落人后,还专门到抖音上去查了各种图形,最后愣是捏了一条龙。

通过孩子学校的面食节,我的捏面人功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孩子呢?光看热闹了。

想象一下未来家长们的朋友圈:估计西红柿炒鸡蛋是入门级别,鱼香肉丝、小炒肉算及格水平,一定会有家长晒出孩子做的萝卜雕花、葱烧海参,有人做出满汉全席也不用过于意外...

最后可能通过给小朋友普及劳动教育,最终把80后90后都回炉再造了一遍。也算意外收获了。

家长们都认可劳动教育,家长们又都担忧劳动教育。

认可的是初心,担忧的是形式。

当教育不是以教育为目的,而是以评比为目的,越是广泛的培养方向,就带来越沉重的负担。

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在辅导孩子一道期末考试附加题:红烧肉怎么做皮才容易烂?

(免责声明:本文为张湧说财经根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hl/134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