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庄晖盆腔静脉功能不全认识

盆腔静脉功能不全(pelvicvenousinsuffiency,PVI)是盆腔段下肢静脉的慢性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的一种,常常不能确诊或被漏诊。临床上易被医师、患者所忽视,误诊误治较多,而且相关文献资料较少。在年12月28~30日举办的中国血管论坛暨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CEC)期间,来自福建医院血管外科庄晖教授,分享了盆腔静脉功能不全的认识与治疗。

盆腔静脉功能不全

PVI可以是静脉功能不全/扩张/反流,涉及性腺静脉(卵巢/精索)和/或髂内静脉。解剖上,存在逃逸点(Escapepoints)。逃逸点/反流点使盆腔静脉更加复杂。常见的逃逸点/反流点包括:会阴点(P点)、腹股沟点(I点)、闭孔点(O点)以及臀部点(G点)。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这些点理解为盆腔静脉(靶病变区域“浅”静脉)向深静脉(股、髂外、髂总静脉)的穿通支。PVI不同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LowerLimbVenousInsufficiency,LLVI),详见Table1。

Table1

PVI与LLVI类比

PVI女性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合并有CPP。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PelvicPainCCP)表现为周期性疼痛,站立时加重;经前痛、经期痛、经期结束痛;深部、浅部性交痛、性交后痛;扳机点触痛、卵巢点压痛、外阴烧灼感。

检查选择

超声: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可以确诊和评估程度。近年有学者认为TVU(经阴道超声)是金标准。

CT/MRI:传统的CT或MRI对于确认扩张的盆底、卵巢静脉、阔韧带充血,优于超声,作为确诊手段。

DSA:有创,作为干预前靶病变的最后确认手段。

Table2

各种检查手段的优缺点

症状与发现

第一阶段:下腹部影像学(彩超、CT、MRI、DSA)偶然发现,需要结合体检才能发现,症状较轻,被患者或医师忽视。

第二阶段:肢体或腹部腹部坠胀,同时出现会阴部、大腿外侧的非典型部位的静脉曲张,并有影像学表现。

第三阶段:排除其他疾病的慢性充血性盆腔疼痛;下腹坠胀、闷痛;性交痛或者性交后痛;排尿困难;痛经(症状超过6个月,没有发现其他病因)。

治疗手段

对于存在髂静脉、肾静脉压迫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于卵巢、髂内静脉反流患者,采用栓塞或者手术方式;对于穿通静脉,临床采用栓塞或者手术结扎。另外,还可以辅助药物、压力治疗。

治疗选择上,以症状为主导。以盆腔(腹部坠胀、CPP)为主要表现的行髂静脉球扩/支架,栓塞反流静脉,硬化栓塞盆底静脉丛;以臀部、大腿(酸胀、曲张静脉)为主要表现的行髂静脉球扩/支架,栓塞反流静脉,栓塞逃逸点(G点、O点);以会阴、腹股沟区(曲张静脉)为主要表现的栓塞反流静脉,栓塞、结扎逃逸点(P点、I点)。

如有多种因素存在(如髂静脉压迫+盆腔静脉反流),遵循“由上至下”的处理原则,同期或者分期处理。部分患者处理了近心侧病变(IVCS、NCS)后症状即会好转。术后2~14天症状可能加重,术后4~6周评估疗效,二次干预前需重新评估入路和靶病变血管。

总结

PVI是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避免漏诊。以深/浅穿通静脉的原理去理解盆腔静脉的解剖和病理生理。根据症状,寻找病因、病灶,解决问题。腔内球扩/支架/栓塞/硬化及手术切除目前无单技术优势,需要联合使用。

《门诊》杂志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ys/8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