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盆腔肿瘤晚期多发顽固性肠梗阻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第5版

第6章常见疾病的介入放射学治疗常规

6.3消化系统疾病

6.3.25腹盆腔肿瘤晚期多发顽固性肠梗阻

腹盆腔肿瘤晚期多发顽固性肠梗阻

腹盆腔肿瘤晚期多发顽固性肠梗阻

腹盆腔肿瘤晚期腹膜转移或腹膜广泛转移导致多发性顽固性肠梗阻,病人痛不欲生,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和胃肠减压难以有效,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顺行性或逆行性插入多功能肠梗阻导管能够极大缓解病人痛苦。

适应证

对不能耐受手术或难以手术解除的恶性多发性顽固性肠梗阻患者,如肠道肿瘤广泛转移引起的肠梗阻;高龄、营养差、基础疾病多的肠梗阻患者。

介入治疗

(1)术前常规准备传染病四项、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糖、电解质、正位胸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全套和心电图。

(2)术前特殊准备

1)X射线腹部立卧位平片诊断肠梗阻的常用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肠梗阻的特征性征象,如肠曲胀气扩大、肠内液气平面。结合临床表现,可以诊断肠梗阻及梗阻部位。

2)腹部CT扫描推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作为肠梗阻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腹部CT可评估肠梗阻部位及程度,还可能评估肿瘤病变范围,为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如抗肿瘤治疗、手术治疗、支架治疗或药物姑息治疗等)提供依据,同时还可用于术后随访。

3)胃肠造影上段小肠梗阻(口服造影)和结直肠梗阻(灌肠造影)有助于确定梗阻的位置和范围及伴随的胃肠运动异常。值得注意的是,钡剂虽能提供清晰的对比影像,但因不能吸收,可能加重肠梗阻,恶性肠梗阻禁忌使用;推荐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该造影剂可提供与钡剂相似的影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对一些可逆性梗阻可能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运动;鉴于腹部CT的广泛使用,目前临床较少使用胃肠造影技术诊断恶性肠梗阻。

(3)介入操作程序

1)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适用于多发小肠梗阻,置管前行鼻咽部局部麻醉,加硬导丝引导下,将导引子通过幽门及十二指肠,到达空肠,预置到位后前球囊充盈10~15ml蒸馏水,前球囊在肠自身蠕动下带动导管向前行进,亦可单独充盈后球囊造影了解肠管扩张情况及梗阻部位。胃内留置长约25cm导管,最好导管在胃内呈弧形弯曲,以利于前球囊带动前行。鼻外固定,记录刻度,主孔接负压引流,嘱记录每天引流量,定期行X射线透视或经管造影了解导引子位置及肠道情况,并观察导管有无锐角及导引子有无返回等不利于导管前行的情况,必要时及时进行调整。临床症状及影像检查梗阻完全消失后,嘱患者少量多次经导管注入流质食物,患者无不良反应,1~2d后,嘱患者经口少量流质饮食,确认梗阻解除后,X射线监视下回抽前球囊缓慢拔出导管。

2)肠道内支架植入术适用于多发结肠梗阻。插入超滑导丝,将超滑导丝连同猎人头导管在X射线监视下经肛门送入,利用导丝扭控器,并旋转导管使其顺乙状结肠弯曲肠管深入,遇阻时稳定导管深送导丝使之挤入深部肠管,并利用导丝导管相互交替使导丝进一步深入直至通过狭窄段。对高位结肠狭窄或完全性结肠梗阻不能由导管直接插入导丝者,则在X射线监视下先将结肠镜插至狭窄、梗阻部位,经结肠镜将超滑导丝送过狭窄段或梗阻部位并使之通过梗阻段肠腔。交换加强导丝,超滑导丝插入后,经导管引入长交换导管并尽可能深入(使用结肠镜插送导丝时可同时经结肠镜送入交换导管),再经交换导管穿入加强导丝。造影定位及预扩张,经硬导丝引入双腔导管或球囊导管行狭窄段造影观察狭窄情况。送入输送器释放支架,固定同轴释放鞘的内芯,后撤外鞘,释放支架。支架植入后退出输送器保留导丝,再引入导管注入造影剂观察支架扩张后肠腔通畅情况。

术后处理

术后2~4h内禁食,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相关生命体征等指数,注意患者有无低血压及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出现,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等、此后少量多次逐渐恢复流质饮食,继而半流质饮食。

更多精彩内容:

肝脓肿

肝囊肿

胰腺癌

胆汁肿

脾功能亢进

转移性肝癌

阻塞性黄疸

胰腺假性囊肿

肝海绵状血管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脑血栓与脑梗死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食道癌及恶性食管狭窄

食管-胃吻合口良性狭窄

上腹部肿瘤晚期顽固性疼痛

门静脉血栓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大出血与顽固性腹水)









































北京中科白疯癫医院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ys/8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