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主治医师笔记bull女性生殖

中医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47857.html

妇产主治医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大纲要求

(一)盆骨

(二)外生殖器

(三)内生殖器

(四)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和淋巴

(五)盆骨底

(六)临近器官

(盆骨)

骨盆的类型

1.女型为女性正常骨盆,最常见。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骨盆侧壁直,坐骨棘不突出,耻骨弓较宽,坐骨棘间径≥10cm,我国妇女约占半数。

2.扁平型较常见。入口呈扁椭圆形,横径大于前后径。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型,故骨盆浅。我国妇女约占25%.

3.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大于横径。骨盆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坐骨切迹较宽,耻骨弓较窄,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骶骨往往有6节,类人猿型骨盆较其他类型深。我国妇女约占15%.

4.男型少见。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出口后矢状径较短。骨盆腔呈漏斗形。

上述4种骨盆基本类型是理论上分类,临床所见多是混合型骨盆。

骨盆与分娩相关的解剖特点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所谓分界线即髂耻线)为界,将骨盆分为两部分,即假骨盆及真骨盆。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但假骨盆某些径线的长短关系到真骨盆的大小。因此,测量假骨盆的某些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的参考。真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下,是胎儿娩出通道,故又称骨产道。真骨盆有上、下两口,即骨盆入口与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骨盆腔。骨盆腔后壁是骶骨与尾骨,两侧为坐骨、坐骨棘、坐骨切迹及其韧带。前壁为耻骨联合。骨盆腔呈前浅后深形态。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可经肛诊或阴道诊触到。骶骨的前面凹陷形成骶窝,第1骶椎向前凸出形成骶岬,为骨盆内测量的重要据点。耻骨两降支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通常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娩出。而且妊娠期受激素影响,韧带较松弛,各关节活动性亦稍有增加,有利于分娩时胎儿通过。

(外生殖器)

外阴的范围和组成女性外生殖器又称外阴,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包括两股内侧从耻骨联合到会阴之间的组织。

1.阴阜:即耻骨联合前方的皮肤隆起,皮下富有脂肪。青春期该部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2.大阴唇:邻近两股内侧的一对纵长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两侧大阴唇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终点,后端在会阴体前相融合,分别形成阴唇的前、后连合。大阴唇皮下脂肪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受伤后易出血形成血肿。未婚妇女的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经产后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呈萎缩状,阴毛稀少。

3.小阴唇:为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富含神经末梢,故非常敏感。

4.阴蒂:位于两侧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为与男性阴茎相似的海绵体组织,具有勃起性。它分三部分,前端为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中为阴蒂体;后为两个阴蒂脚,附着于两侧耻骨支。

5.阴道前庭: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其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在此区域内,由前往后依次为尿道外口,阴道口,舟状窝。其内各部如下:

(1)前庭球:又称球海绵体,位于前庭两侧,由具有勃起性的静脉丛组成。

(2)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腺。若因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或脓肿。

(3)尿道口:位于阴蒂头后下方的前庭前部,略成圆形。其后壁上有一对并列腺体称为尿道旁腺,此腺常有细菌潜伏。

(4)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的前庭后部。其周缘覆有一层较薄的粘膜,称为处女膜。膜多在中央有一孔,孔的形状、大小及膜的厚薄因人而异。处女膜可因性交或剧烈运动而破裂,产后仅留有处女膜痕。

(内生殖器)

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阴道是连接女性内、外生殖器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管道。它是女性的性交器官及月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阴道的上端连接着子宫,它的下端就是阴道口,阴道前面和膀胱、尿道为邻,后面则与直肠、会阴相连。因为阴道前面有膀胱,后面有直肠,如生孩子所耗时间太长,胎儿头部压迫阴道壁太久,可导致阴道壁因为缺氧、缺血而坏死,发生严重的漏尿、漏粪现象。因此,分娩时不宜使产程拖得太长。

阴道的生理功能为以下几点:①将月经血自子宫输送到体外的通道。

②女性过性生活的重要场所。阴道下段前壁对性行为反应尤为敏感。

③正常情况下,阴道是胎儿自母体娩出的通道。

④阴道是检查女性内生殖器的窗口。

(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和淋巴)

盆腔血管来源与分支

1.动脉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

(1)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腹下动脉)前干的分支,在子宫颈外侧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粗分为宫体支、宫底支、卵巢支及输卵管支;下支较细,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称宫颈-阴道支。

(2)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分出,左侧可来自左肾动脉,左卵巢静脉回流至左肾静脉,故左侧盆腔静脉曲张较多见。卵巢动脉在输卵管系膜内进入卵巢门前分出若干支供应输卵管,其末梢在宫角附近与子宫动脉上行的卵巢支相吻合。

(3)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阴道上段由子宫动脉宫颈-阴道支供应,中段由阴道动脉供应,下段主要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4)阴部内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支,并分出4支:①痔下动脉;②会阴动脉;③阴唇动脉;④阴蒂动脉。

2.静脉盆腔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互相吻合,故盆腔静脉感染容易蔓延。卵巢静脉出卵巢门后形成静脉丛,与同名动脉伴行,右侧汇入下腔静脉,左侧汇入左肾静脉,故左侧盆腔静脉曲张较多见。

盆腔淋巴分布与各器官淋巴管的流经方向

女性生殖器官淋巴主要分为外生殖器淋巴与内生殖器淋巴两大组。内、外生殖器官感染或癌瘤,往往沿各部回流的淋巴管传播,导致相应淋巴结的肿大。

1.内生殖器淋巴内生殖器淋巴分为3组:

(1)髂淋巴组,分为髂总、髂外和髂内;

(2)腰淋巴组;

(3)骶前淋巴组。阴道下段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阴道上段淋巴引流基本与宫颈引流相同,大部汇入闭孔淋巴结与髂内淋巴结;小部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入骶前淋巴结。子宫体及底部淋巴与输卵管、卵巢淋巴均输入腰淋巴结;子宫体两侧淋巴可沿圆韧带进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2.外生殖器淋巴外生殖器淋巴又分为深浅两部分,均汇入髂淋巴组。

(1)腹股沟浅淋巴结:一部分收容外生殖器、会阴、阴道下段及肛门部的淋巴;另一部分收容会阴及下肢的淋巴。其输出管经股卵圆窝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2)腹股沟深淋巴结:收容阴蒂、股静脉区淋巴及腹股沟浅淋巴。腹股沟深淋巴结所汇集的淋巴,又注入髂外、闭孔、闭孔窝、髂内等淋巴结,再转至髂总淋巴结。

(盆骨底)

骨盆底

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3层。

1.外层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面的3对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及一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球海绵体肌收缩时能紧缩阴道又称阴道括约肌。

2.中层为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筋膜及其间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环绕尿道,控制排尿)组成,其中有尿道和阴道穿过。

3.内层为盆膈。是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肛提肌构成骨盆底大部分。每侧肛提肌自前内向后外由耻尾肌、髂尾肌和坐尾肌3部分组成。肛提肌起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肌纤维在阴道和直肠周围交织,有加强肛门和阴道括约肌的作用。

会阴

在球海绵体中央及会阴浅、深横肌中;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临近器官)

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具体都有什么?

1.尿道为一肌性管道,始于膀胱三角尖端,穿过泌尿生殖膈,终于阴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长4~5cm。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与阴道邻近,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为—囊状肌性器官。排空的膀胱位于耻骨联合和子宫之间,膀胱充盈时可凸向盆腔甚至腹腔。

3.输尿管为一对圆索状肌性管道,管壁厚1mm,由黏膜、肌层、外膜构成。在施行高位结扎卵巢血管、结扎子宫动脉及打开输尿管隧道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

4.直肠于盆腔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全长10~14cm。肛管长2~3cm,借会阴体与阴道下段分开,阴道分娩时应保护会阴,避免损伤肛管。

5.阑尾为连于盲肠内侧壁的盲端细管,形似蚯蚓,其位置、长短、粗细变异很大,常位于右髂窝内,下端有时可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位置,因此,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右侧附件及子宫,应注意鉴别诊断,并且如果发生在妊娠期,增大子宫将阑尾推向外上侧,容易延误诊断。

(针对刷题)

内生殖器的解剖特点

1.阴道——阴道黏膜色淡,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所覆盖,无腺体。阴道黏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和形成血肿。

2.子宫——成年妇女的子宫重约50~70g,长7~8cm,宽4~5cm,厚2~3cm;子宫腔容量约5ml。子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女童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年妇女为1:1。

3.子宫韧带——子宫共有4对韧带,即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及宫骶韧带,借以维持子宫于正常位置,受骨盆底肌及筋膜的支托作用。

(1)圆韧带:维持子宫呈前倾位;

(2)阔韧带:外1/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

(3)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

(4)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倾前屈位。

4.输卵管——输卵管是卵子与精子相遇的场所,受精卵由输卵管向子宫腔运行。全长8~14cm。

5.卵巢——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产生卵子及性激素。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

刷题:

1.做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术时,切断下列哪项最不易损伤输尿管

A.骨盆漏斗韧带

B.卵巢固有韧带

C.子宫骶骨韧带

D.子宫动脉

E.主韧带

B

卵巢固有韧带是卵巢与子宫底外侧角间的条索,此韧带起自卵巢的子宫端,经子宫阔韧带的两层间,接近后叶,韧带下端附着于子宫底的外侧,在输卵管与子宫相结合处的后下方。根据其解剖学位置,在做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术时,最不易损伤输尿管。

2.关于卵巢形态学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卵巢白膜是平滑肌组织

B.成年妇女卵巢重约15g

C.卵巢表面无腹膜

D.皮质内含血管、神经、淋巴管

E.髓质内含许多始基卵泡

C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其内有一层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

3.女,35岁。因月经过多且经期延长,贫血,血红蛋白仅56g/L,而决定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主刀医师在考虑手术各步注意事项时,下列哪项可不必顾虑

A.推离膀胱腹膜反折时,避免损伤膀胱

B.推离直肠子宫腹膜反折时,避免损伤直肠

C.切断子宫骶骨韧带时,避免损伤输尿管

D.切断圆韧带时,避免损伤输尿管

E.切除子宫动脉时,注意勿损伤输尿管

D

圆韧带在其走形的过程中,没有和输尿管伴行。故选项D的描述不当。

子宫圆韧带:呈圆索状,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起自子宫角,输卵管附着部的前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前叶覆盖下向前外侧走行,越过髂外血管至腹壁下动脉外侧,经深环入腹股沟管,出浅环附着于阴阜及大阴唇皮下,它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

4.关于输卵管,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全长8~14cm

B.伞端有拾卵作用

C.正常情况下,卵细胞在峡部受精

D.输卵管壁由浆膜层、平滑肌层、黏膜层组成

E.输卵管黏膜层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C

受精通常发生在壶腹部和峡部的连接处。

(高频考点)

卵巢功能和卵巢周期性变化

1.卵子由卵巢排出后未受精,黄体开始萎缩是在排卵后的

A.5~7天

B.9~10天

C.11~12天

D.13~14天

E.15~16天

B

排卵后7~8日黄体体积达最高峰,直径约1~2cm。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黄体细胞逐渐萎缩变小,周围的结缔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侵入黄体,外观色白,称白体,故选B。

2.女,25岁,月经周期为30天,其末次月经是年4月18日,其排卵日期大约在5月

A.2日

B.4日

C.6日

D.8日

E.10日

B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故选B。

3.属于卵巢周期性变化的项目,正确的是

A.成熟卵泡是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

B.颗粒细胞间血管丰富

C.卵泡内膜层无血管存在

D.卵泡外膜与卵巢间质有明显界限

E.卵泡外膜细胞演变为放射冠

A

卵泡生长过程分为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和排卵前卵泡4个阶段。排卵前卵泡即成熟卵泡,也称格拉夫卵泡。为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

4.属于性激素周期性变化的项目,正确的是

A.孕激素在排卵前有一低峰,排卵后出现高峰

B.雌激素有两个高峰,排卵后的高峰较平坦

C.排卵后第10天形成雌激素、孕激素高峰

D.黄体如不受精20天后退化

E.在月经周期中均有孕激素

B

B项雌激素有两个高峰,排卵后的高峰较平坦正确,而排卵后,即月经周期后半期才出现孕激素的分泌。

你全做对了吗?

一周执业医师复习大纲

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2、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3、妊娠生理

4、妊娠诊断

5、产前保健

?END?

喜欢,就点一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zlyy/10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