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的中医治疗
临床部分不育男性查体发现精子活力低。
西医认为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精液液化异常、免疫因素等,此外还有一些如微量元素缺乏等也可引起精子活力低下。其中,有些病因如感染,发病因素相对单一,发病机制明确,主要与感染造成的破坏有关,控制感染即能对本病产生治疗作用。但有些病因则非常复杂,如精索静脉曲张、精液液化异常等。这些病因都有原发病因,而向上推寻,原发病因中仍然存在着复杂、多变的原发致病因素,目前西医尚难以在这些复杂多变的致病因素之间找到合理的内在联系,因此其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上述每一种病因的背后又往往是一系列复杂的、机制不明确的病因,因此西医的治疗更倾向于针对直接病因,如手术矫正精索静脉曲张,或使用促精子活力药、促精液液化药等。这些治疗方式(尤其手术)的优点在于直接致病因素被暂时消除,从而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方面,只针对直接致病因素,但上级致病因素仍然存在,最终导致治疗无效或复发率高,另一方面,如果直接致病因素有十几种甚至更多,那么治疗时就要针对各种病因进行处理或用药,处方就容易庞杂且不合理。
而有些中医则是在上述这些西医认识的基础上,仿照西医治疗机理寻找中药成份,以期找到类似的药物如上述的“促精子活力药”、“促精液液化药”成分等。严格来说,这仍然是在片断的、不完整的西医思路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其实质和中医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西医改变了应用的工具而已。
现前中医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补肾”和“活血化瘀”两类治法上。“补肾”的依据主要是“肾主生殖”,“活血化瘀”的依据则主要是后世医家提出的“精室血络瘀阻、血不化精”。无论是“补肾”还是“活血化瘀”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而且肾是否主生殖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而“活血化瘀”治则的形成更多的是受西方微循环、凝血与抗凝理念的影响,引起“血络瘀阻”的关键病因却未见有人提及。总而言之,“补肾”与“活血化瘀”治则的形成缺乏理论依据,疗效不佳。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关键病因是腹腔压力过高。腹内压过高形成的原因:
一方面,这些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腹型肥胖,腹部过多组织对内脏的挤压可致腹内压升高;另一方面,这些患者平时活动较少、思虑较重、饮食过度,致使消化道静脉及淋巴回流较差,胃肠蠕动减慢、积滞,肠道菌群改变,进而引起肠功能紊乱、肠胀气,进一步加重腹内压的升高。腹内压过高后:①腹盆腔内脏受到挤压,影响生殖器官的血运,可致精子生成、精子质量、精液液化等异常;②由于通过盆腔的较大静脉也会受到挤压,致使生殖器官静脉回流阻力增高,可能引起精索静脉曲张、静脉瓣改变、静脉变形等;③由于盆腔组织广泛受压,可致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发生解剖改变。
这种腹内压过高的病机其实相当于中医广义的“阳明腑实”,临床上我们主要针对肠功能进行调整,同时规定忌口以节制患者饮食,一段时间后,精子质量与数量、精液液化、精索静脉曲张等都会明显改善,生育也恢复正常。我们并没有针对多种病因一一干预,但找到关键矛盾进行针对性治疗,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有很多人研究我们的方剂,发现没有促生精的药,没有治疗静脉曲张的药,没有促进精液液化的药,既没有“补肾”,也没有“活血化瘀”,怎么病能好了呢?显然,这种思维陷入一种误区,一种简单对应的、机械论的误区。
观察、归纳、总结规律,从整体把握事物,从中找到关键病机,无论处方用药还是针刺、艾灸、推拿等治疗都是围绕当前的关键病机而展开的。有时候,这些治法和疾病几乎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正是中医的辨证所在。事实上,中医的很多治法都是这个原理,就像甘麦大枣汤治疗精神疾病、促消化药治疗痛经和不孕是一个道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zlyy/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