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不一定是腰椎出了问题只知道治疗腰椎
二、腰痛治疗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姑息迁就,得过且过
现如今,腰痛成了常见病、多发病,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小病小痛”,根本没有把它放在眼里。等拖到疼痛剧烈、不能动弹了,才想起治疗,而这时候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误区二:依赖药物,短暂治标
腰痛患者多数选择药物治疗,但就腰痛的发病机理而言,药物并非治本之法,只能暂时缓解痛苦。长期服药,身体不但被药物的毒副作用所伤,还会对其产生依赖。误区三:寄望手术,彻底治疗
就跟上文的案例一样,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手术治疗。但一般而言,只有保守治疗无效,病人疼痛无法解决、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才需要进行手术。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也多。而腰椎是人一生中活动最频繁的部位,手术过后,这些部位会变得相对脆弱,更容易发生退变、受到伤害。误区四:一旦疼痛,就选推拿
在腰痛初期症状较轻时,很多人都选择推拿按摩来舒缓疼痛。一方面,推拿按摩只能起到缓解作用,不能除根治本;另一方面,推拿按摩必须请专业人士进行,非常考验手法,一旦手法不对,极有可能加重病情。三、腰痛,艾灸可以标本兼治!
从西医角度看,腰痛牵涉的疾病太多了,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腰肌劳损、骨质疏松、脊髓压迫症、脊髓炎、类风湿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等几十种。所以,对于不懂医学知识的患者而言,医院,基本没有与医生“平等对话、有效沟通”的权利,医生说啥就是啥了。中医则不然,认为腰痛就是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所致。怎么破?请艾灸出马就行!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湿寒,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用艾灸治腰痛,就在于借灸火的热力和药性,打通人体阻滞的经脉,加速气血运行,化解引起疼痛的痹阻。此外,艾灸带来的阳气还能滋润虚弱的脏腑,阳密乃固,六淫外邪就难以侵入人体。这是推拿、按摩、拔罐等所不具备的。故而,艾灸既可标本兼治,又可防病保健,适合各种腰痛。四、腰痛如何分证论治?
首先,声明一下:“腰背委中求”,任何情况引起的腰痛都可艾灸委中。这个穴位,不分症型。接下来看,腰痛都有哪些主要病因?1、寒湿腰痛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分析:寒性收引,湿性凝滞,因此寒湿之邪侵袭腰部就会痹阻经络,导致“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湿为阴邪,得阳始运,静卧不动,湿邪就更易停滞,就会“静卧痛不减”;遇到阴雨寒冷天气,寒湿更甚,就会疼痛加剧;苔自腻,脉沉而迟缓,都是寒湿停聚之象。治法:祛寒除湿,温经通络。取穴:脾主运化水湿,脾阳不振,寒湿就会滞留腰部,所以要壮脾阳,祛脾湿,可艾灸脾俞、神阙、足三里、阴陵泉。注:若寒邪偏胜,以冷痛为主,可加灸命门、关元,以温肾祛寒;若湿邪偏胜,以痛而沉重为主,可加灸丰隆。2、湿热腰痛
症状:腰痛重着而热,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遇冷痛减,口干口渴,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分析:湿热壅滞于腰部,阻滞经络气血运行,经气不通就会“腰痛重着而热”;热天或雨天湿热加重,故而疼痛加重;运动后气机舒展,湿滞得减,故而疼痛减轻;热盛伤津就会口干口渴,尿色黄赤;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取穴:本证病机主要为湿热下注,痹阻腰部脉络而成,理当清利下焦湿热。此外,湿热之邪,难以清除,若长时间留于体内,就会伤阴导致阴虚夹湿,所以艾灸时要注意“除湿而不伤阴,滋阴而不助湿”。湿热之邪,重在祛湿,建议艾灸中极、阴陵泉、三阴交,以清利湿热,绝其病源;再艾灸太溪、然谷、涌泉,防止伤阴。3、瘀血腰痛
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脉涩。分析: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而腰痛如刺,瘀血有定处,按之则疼痛加剧;血属阴,故而日轻夜重;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涩皆为瘀血内停之象。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取穴:本证由于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故当活血化瘀治其本。艾灸阿是穴以及整条带脉,以活血化瘀,还可加灸膈俞、血海。同时,肝气郁结,会导致下焦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对于因肝郁引起的血瘀,必须搭配太冲、期门,以调畅气机。4、肾虚腰痛
症状: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分析: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若肾精肾气亏虚,腰脊就会失养;劳作会损耗肾精肾气,所以“遇劳更甚,卧则减轻”;阳虚则不能温煦筋络,就会少腹拘急,四肢不得温养,就会手足不温;面色咣白,舌淡脉沉细皆为阳虚有寒之象;阴虚则阴不敛阳,虚火上炎,就会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有热之象。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俞通输,肾俞是肾气直接输注入背部的穴位,不管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可艾灸。取穴:阳虚:艾灸督脉(命门、腰阳关重灸),腰眼,肾俞,关元,以温肾散寒;阴虚:艾灸肾俞、太溪、照海、涌泉,以补肾滋阴。综上所述,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都可导致腰痛,虚者补肾壮腰为法,实者祛邪通络为法,在艾灸前务必先辨证。我们对于腰痛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只是腰椎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只是腰椎的问题,为何那么多人做了手术之后还是腰痛呢?而且痛得更厉害?很明显,说明手术非但没有治本,还带来创伤和瘀血,让腰痛“雪上加霜”。
腰椎间盘,所有腰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腹腔血管的问题。那些认为腰痛是什么外伤及姿势不对导致小关节脱位的理论,我实在不敢苟同。很多有腰痛病的人,也没什么外伤史,也没不良姿势。到底是先脊椎病了影响到肌群影响到软组织,影响到血络甚至影响到神经,还是先有血络的问题,然后才导致软组织的问题,进而导致肌群的紊乱,最后导致脊椎的不稳。
我个人以为,很大一部分病人是先出现了腹腔血液循环异常才导致了腰部疾病,同理,很多人是先出现了胸腔及膈肌问题导致了血络障碍,才出现了颈肩周疾病的出现。
腹腔动脉在下行过程中不断有小的分支流向两侧脊椎进入肌群与软组织,同时有小的静脉回到腹部大静脉,而大部分的动脉血液是大动脉进入腹腔进入盆腔及下肢,也就是说,如果当腹腔及盆腔或者下肢血脉不通的话,过多的血液会灌注入脊椎旁的微循环,导致脊柱附近的软组织及肌群过度充盈;而腹腔及盆腔压力高时,又出现静脉回流不畅,这样导致脊椎旁血络出现瘀阻现象,过多的液体渗入软组织,又导致了组织液扩散作用变差,营养不能及时的输送到肌细胞,导致肌群效能下降,肌肉出现紊乱,打破了各个肌群之间默契的平衡,继而出现肌肉力量失衡,脊椎出现往力量大的一方倾斜,最终出现各种腰椎疾病。
所以,治疗腰椎疾病的根源在于改善腹腔及盆腔血管循环情况,只有这些地方改善了,要不血管及组织才会有恢复正常可能。
而胸腔压力或者膈肌压力增高,又会导致颈部及肩部血液循环异常,最终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既然是这些原因导致,那颈椎病和腰部疾病往往不是单一的疾病,很多并有其他的疾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颈椎病往往多伴有胃病,容易失眠,焦虑,容易心烦气躁,胸闷,鼻炎,咽喉炎;女性很多伴有乳腺增生,耳鸣,头痛,头晕,甲状腺等疾病。这种人,舌苔一般都比较多。
而腰椎疾病,很多往往伴有大便不爽,便秘与腹泻常交替进行,痔疮,精索静脉曲张,男性很多伴有前列腺疾病,女性很多伴有盆腔炎、月经不调等。这种人舌苔不一定多,但舌头两边多有齿印。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cs/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