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的临床应用
摘要针对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在欧美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其临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本文探讨了聚桂醇作为硬化剂和止血药的作用机理和安全性,综述了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内痔、囊肿性疾病、血管瘤以及作为止血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并分别指明了聚桂醇在治疗上述疾病时的用法用量,为我国开展聚桂醇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安全性;安全用量
聚桂醇(Lauromacrogol)又名乙氧硬化醇、聚多卡醇,是目前欧美国家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硬化药物,主要应用于静脉曲张、静脉畸形、血管瘤、内痔、囊肿性疾病等的硬化治疗。年聚桂醇首次被引入德国市场用作麻醉剂,年Henschel发现血管内注射高浓度的聚桂醇可引起血管壁的刺激作用,其在对上市后的聚桂醇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聚桂醇的硬化治疗效果[1],起聚桂醇被用作硬化剂。
聚桂醇的安全性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2],是德国迄今唯一被批准用于硬化治疗的药物,并已经在其他欧洲国家应用。美国FDA也于年3月批准聚桂醇上市。我国年开始了聚桂醇的临床应用,现主要用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聚桂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泡沫硬化剂,其临床应用将愈加广泛,并日益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重视。
1.作用机制
1.1硬化作用机制
静脉血管旁、血管腔内局部注射聚桂醇后,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粘附于注射部位血管内,继而产生炎性病和组织纤维化,纤维化条索代替病理性血管,导致病理性血管永久闭塞,从而达到硬化目的。囊肿腔内注射聚桂醇后,聚桂醇清洁囊肿内壁的同时破坏内膜细胞,发生粘连,继而纤维化,闭塞囊腔,达到硬化治疗目的。由于其起泡作用,主要用于泡沫硬化治疗。
1.2聚桂醇作为止血药的作用机制
聚桂醇在曲张静脉旁注射后能使曲张静脉周围形成一层厚的纤维化组织,加强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内血流速率及压力,闭塞血管以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达到止血目的;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后,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管,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2.安全性
与早期液体硬化剂相比,聚桂醇的毒性低、不良反应小,其安全性大为提高。由于临床主要作为泡沫硬化剂使用,临床医生对其安全性的顾虑主要源于对泡沫的顾虑。年4月德国专门召开了《欧洲泡沫硬化剂疗法协调会议》,会议建议MUS法泡沫硬化剂的用量应控制在4mL以下,SFT法泡沫硬化剂的安全用量为6~8mL。常规应用40mL以内的泡沫硬化剂都未见严重并发症,但超过这个剂量可见干咳、胸闷、一过性缺血性休克和黑朦。循证医学意义的文献也给出了积极的评价,JixX等在一项由69个研究中心参加,目的在于调查泡沫硬化剂安全有效性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与其他微创方法及外科手术相比较,泡沫硬化剂的应用很少引发相关严重并发症。年4月在德国召开的《第二届欧洲泡沫硬化剂疗法协调会议》认定,泡沫硬化剂疗法可以作为静脉曲张治疗的确切选择之一。同时个体的经验也都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zlyy/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