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丨让学生摘抄ldquo好词好句

北京酒渣鼻防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117/8598818.html
编辑说

老师,你是否曾这样做:

让学生读书时画出“表达优美的句子”,在“采蜜本、拾贝本”记录这些句子;在作文中圈出“好词好句,写下表扬的话;给学生推荐“写人记事一百句”“写景状物常用好词”等相关文章……

“好词好句”教学是小学语文界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是,“好词好句”真的好吗?让我们听听广西大学国际学院韦俊梅老师对“好词”教学热的冷思考。

“好词”有哪些?

笔者对一些“好词好句”书籍和学生“好词好句”采集本进行了考察,发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界所理解的“好词”基本上是一些书面词语,特别是文学词语,例如:

春风春雨春节春花春色春意春潮春水春草春树春装春暖春晖春耕春播春汛春光春笋春姑娘春意闹暖洋洋春之声春暖花开春雨绵绵春光明媚春意正浓春日融融春草如丝春水淙淙阳春时节初春时节阳春三月春风化雨春风轻拂

从字数来看,“好词”以二字、四字居多。从词语附加色彩看,不少“好词”是具有形象色彩的文学词语,如“春意”“春姑娘”“春草如丝”等。这样的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生动之感。然而有些词语并没有形象色彩,如春风、春节、春装等。我们发现这些“好词”都不大能用在口语中,因此可以说,“好词”大致等于书面词语。

“好词”教学因作文教学而生,作文需要书面语表达,这一点也可以印证“好词”相当于书面词语。书面词语与日常口语相对,是人们生活中不太常用的,用“好词”写作多是为了追求“陌生化”的效果,“提高”所谓的作文“水平”。

“好词”真的好吗?

“好词好句”的概念无形中把词句分为两类,一类天然就是好的,一类天然就是一般的。那么,“好词”用在任何地方都好吗?未必如此。

例如:

(1)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2)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公园里,专心致志、孜孜不倦、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例(1)中的三个成语“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殊途同归”,属于很多人眼中的“好词”。作者仅凭字面意义来理解成语,误用了这三个成语。这几个“好词”在该句中显然不是好词,而是不折不扣的劣词。例(2)中的“专心致志”“孜孜不倦”“抑扬顿挫”是成语,符合所谓“好词”的特征,也不算误用,但是接连拼凑三个成语,啰嗦不堪,实在看不出哪里“好”。

知识卡

“好词”怎样用?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语之类的东西,当然有用,可是要用得恰到好处。”他指出,要做到恰到好处必须注意两点。

其一,“在非用不可的时候才用”,也就是说用在恰当的场合才是用得好,上面的例(1)就是误用。词语与情境不切合,无论什么词,都不算“好词”。

其二,“不能接二连三地用”,也就是说别无节制地用,例(2)就是滥用的例子。吕先生打比方说,海参鱼翅吃多了也腻味,衣服上的花边多了,就像台上的戏子,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与此相对,那些没有被选入“好词”的词语,在语言文字大师的手里反而大放异彩。例如:

(3)她(玛蒂尔德)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莫泊桑《项链》)

(4)萍: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曹禺《雷雨》)

例(3)是莫泊桑《项链》中的开篇第一句。一般来说文章第一句不能用“也”,但这里的“也”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使用“也”的句子常常有一个预设,本句的预设是“有人是一个美丽的姑娘”。这个“也”字就点出了玛蒂尔德和别人一样拥有美丽的容颜,但是命运却如此不幸。“也”不会被归入“好词”,然而莫泊桑对它的使用可谓平中见奇,当之无愧为好词。例(4)是《雷雨》中周萍和周冲劝繁漪吃药的片段。同样是儿子,却用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称代词,周冲用“您”,符合儿子对母亲的称呼,而周萍用“你”来称呼繁漪,暗含了二人之间非一般的母子关系。简简单单的“您”“你”蕴含深意,不可谓不妙。

古人作文追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在平常的字眼里显现奇异、险峻,在陈朴的字眼里显现新颖、色彩,这就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些词正是用得恰当,才跻身为好词、美词,它们换个场合便可能变为平词、常词,用错场合更可能变为庸词、滥词。

如何辨别“好词”?

对语言单位优劣性的判断需要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分。静态是入句之前,动态是入句之后。静态的“好”是词本身就具有优点,动态的“好”是词的使用妥帖恰当。

1.静态的“好”

静态的词语确实存在优劣之分,大体来说好的词语有两个特征:形式上概括,意义上丰富。

一方面,形式上越概括的,就越容易被看作好词。比如,“军事演习”和“军演”内容相同,后者更为简单,是好词。从这个意义上说,成语一般具有极强的概括性,是好词。另一方面,含义越丰富,就越是好词。比如,“皮毛”的意义同于“肤浅的知识”,但附加了形象色彩,会引人联想,所以前者优于后者,更容易被人们选用。此外,具有视觉、听觉等附加形象色彩的词语是好词,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也是好词。

在判断静态词语的优劣时要注意两点。其一,静态词语的优劣是相对概念,是比较出来的。一个好词如果遇到更好的词语与之竞争,那么它就成了相对劣词。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立收集“好词”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其二,“形式概括”与“含义丰富”有时是矛盾的,例如“圆”和“圆滚滚”,前者简洁,后者丰富,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难分伯仲。正因为词语本身有优劣之分,词汇系统才有了新陈代谢。现代汉语词汇是在古代汉语词汇基础上经过不断地优胜劣汰发展而来的,可以说现用的大部分词语都是优胜者。

当前语文教学界所认为的“好词”以成语和附加色彩丰富的文学词语为主,说明他们对静态的好词有一定朴素的认识。不过,把“好词”等同于书面词语,对好词内涵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把口语词、通用词等词语排斥在好词之外,说明其对好词的外延是不清晰的。

2.动态的“好”

动态词语的优劣,确切地说是词语动态使用的优劣,与词语本身无关,因为经过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词语基本上都是好词。也有学者认为,词语本无所谓好坏之分,用得恰当才是好词。词语动态使用的优劣,也有两个主要特征:准确和贴切。

一方面,用得“准确”的词语是好词。例如:

(5)“娘,我肚皮饿!……饿。”人群中还有两个小孩,……他们也用缓慢的声音来响应他。(《巴金短篇小说集·五十多个》)

上例中的“缓慢”这个词用得不太准确,不算好词。后来收入《巴金选集》时,改成了“微弱”。这个修改过程就是“避免负偏离”,或者说避免使用劣词。

另一方面,“贴切”的词语是好词。例如:

(6)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李瑛《一月的哀思》)

上例前句把车队比喻成一条河,后面用“流”就跟情境切合,如果换成“行驶”,效果就相对差一些。

贴切是比准确更高的追求。无论准确还是贴切,都是从词语的动态使用来判断的,离开运用谈优劣都是行不通的。

从语言的使用来看,判断词语优劣的标准是表情达意,而不是使用成语或华丽词语。上面两个例子中的好词都是通用词语。历史上词语选用的经典案例也多是如此,《水浒传》里“那雪正下得紧”中的“紧”,王安石诗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都是极普通的词语。

顾振彪指出:“所谓‘好词好句’,如果确切精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确是‘好’;如果只是堆砌华丽词藻,没有准确表情达意,则不仅称不上‘好’,还只能说是‘坏’。”当前语文教学界所说的“好词”把动态的好词排除在外,这对学生产生了相当大的危害。

“好词”教学有什么危害?

词语教学如何开展?

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zz/12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