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指浅表静脉处于过度扩张、迁曲状态,静脉内血液瘀滞的一种疾病,通常多指下肢静脉曲张。正常人站立时,下肢的血管是看不到的,或仅能看到直的表皮血管,大多不突出于皮肤表面。当患有下肢静脉曲张时,站立时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出现曲张,也就是说患肢的浅静脉扩张、迂曲、隆起于皮肤表面甚至卷曲成团。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是一种不能自愈并逐渐加重的下肢血管性疾病,而且加重速度越来越快;下肢活动量越大,病情加重越快;站立时间越长,病情加重越快;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如血栓性静脉炎、淤积性皮炎、皮肤炎症性色素沉着以致老烂腿等并发症。
中医很早就对于静脉曲张有了一定的认识,下肢静脉曲张可归中医的“筋瘤”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因: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长时间从事站立负重的工作,过度劳累,劳倦伤气;②多次妊娠,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③骤受风寒,涨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④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治疗方面多辨证为劳倦伤气、郁滞血瘀等证。内治施以益气、活血等法。外治则多以中草药外敷、熏洗、针灸、缠敷等法,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特色。
患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有
①家族史;
②长时间站立工作;
③体型高大、肥胖;
④妊娠:妇女妊娠后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髂血管,阻碍下肢血液回流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⑤腹压增高:如前列腺增生、便秘、长期慢性咳嗽等;
⑥长时间久坐工作:坐着时下肢静脉弯曲不便于回流,加之无小腿肌肉泵的收缩,导致血液瘀滞。
患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①长时间站立后,腿酸胀不适,容易疲劳、乏力;②早晨起床时症状较轻,工作忙碌一天后,晚上症状加重;③有的患者在足踝(脚脖)内侧会有麻木和轻度的疼痛感;④双小腿有类似蚯蚓状蓝色的曲张静脉团块。
2、晚期表现:①双腿长时间站立后酸胀沉重甚至影响工作;②双小腿布满曲张静脉团;③出现足踝的湿疹、溃疡,由于静脉曲张发展到中晚期出现足踝部的溃疡俗称“老烂脚”
下肢静脉曲张的疾病严重程度分级
0级:浅静脉曲张,无静脉疾病体征,仅有疼痛、肿胀、沉重感
1级: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或网状静脉
2级:出现浅静脉曲张
3级:出现静脉性水肿,久站后出现下肢坠胀或酸痛感
4级:出现皮肤营养性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瘙痒、脂质硬化甚至血栓性浅静脉炎)
5级:出现皮肤改变和暂时愈合的溃疡
6级:出现皮肤改变和活动溃疡(溃疡、皮肤变黑、烂脚等)长达数月或数年不愈。
八类人群遭遇静脉曲张困扰的可能性最大
1、长时间静坐者:IT人士、白领、公务员等办公室工作人员,因肌肉疲劳和地心引力的原因,致使腿部血液回流不畅,血液黏度增加导致下肢静脉疾病。2、肥胖人群:由于血液内胆固醇和血脂高,血液黏度增加,加之体重过高使静脉血难以回流心脏,导致下肢静脉疾病。
3、经常出差,乘坐飞机、长途车的人群。
4、从事经常站立工作的人群:教师、售货员、交警、导购、美容师、医生、护士及其他需要长久站立的工作人员,由于重力作用,使血液压力较大地作用于静脉瓣,长此以往,使静脉瓣功能受损,血液不能正常回流而发病。
5、已患下肢静脉疾病的人群:由于静脉已经处于疾病状态,必须通过治疗才能改善,否则病情会继续发展。
6、妊娠妇女:妊娠时体内荷尔蒙改变,血液量增长20%以上;胎儿和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和髂静脉,妊娠期体重增加,腿部静脉压增大,造成血液回流不畅,导致下肢静脉疾病。同时,妊娠期盆腔内血流量增加,影响下肢血液回流,亦为发病因素之一。
7、老年人及先天性静脉壁脆弱者:①老年人静脉壁开始退化,瓣膜功能亦减弱;②先天性静脉壁脆弱者:静脉缺乏弹性易松弛,静脉内压增大时管腔扩张引起静脉瓣闭锁不全。
8、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人群(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大手术后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偏瘫患者、妊娠妇女和产妇、下肢骨折的患者、严重感染的患者、老年人等。
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hkf.com/wahl/9399.html